國家電投李樹雷一行到濱海北H2海上風電項目現場調研
6月27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總經理助理李樹雷一行到華電重工總承包建設的國家電投濱海北區H2#400MW海上風電項目現場調研。公司黨委委員、華電重工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馬駿彪陪同調研。
調研期間,李樹雷一行深入濱海北H2項目施工現場,并在“華電1001號”海上風電自升式安裝平臺上,聽取了項目經理關于濱海北H2項目的工程進展情況、安全質量管控及施工計劃的匯報,觀看了正在施工的86號風機的吊裝作業。李樹雷對華電重工濱海北H2項目部全體人員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希望項目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國電投海上風電,早日完成項目的建設。馬駿彪強調項目部要高度重視海上施工的安全工作,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再接再厲,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未來5年大數據或助風電度電成本下降30%
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能產業發展,能否抓住“工業大數據”這一機遇,實現轉型升級?這一問題,業內人士始終在不斷思考探索。
7月3日上午,在由工信部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首屆中國工業大數據創新競賽啟動儀式上,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就“工業大數據推動可再生能源數字化轉型升級”這一話題與在場嘉賓進行了交流。武鋼認為,能源與大數據的結合是當今經濟與社會轉型的重要內容,世界各國正對此逐步達成統一共識。未來30年內,人類將逐步放棄化石能源,80%-90%的能源將來自可再生能源。
武鋼表示,在這場變革中,大數據不僅會影響能源消費方式,還會為能源供給側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以風電為例,風電現在的度電成本較30年前已經下降1倍以上,性能提高了約50%。未來5年,風電度電成本將會因為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普及,再次降低30%。而風電性能也將會大幅提高。未來,風電將以低于火電電價的方式進入市場。”
風電作為當前中國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天然具備智能化的基因和數據運行積累的優勢。“共建并分享運營數據,激發數據全部潛力,是風電行業乃至整個可再生能源行業迎接大數據時代的應有姿態,將顯著提升我國高端風電裝備產業大數據利用水平。”武鋼說。
武鋼表示,期待探索如何將產業數據轉化為產業資源與價值,推動大數據時代下的工業產業升級與革命,實現產品向服務的價值轉型。進而推動企業構建數字化全球競爭能力,最終實現風電產業的升級,實現到2020年“風火同價”的目標。
“金風科技在全球擁有幾萬臺機組制造和運行相關的數據積累,這些數據已成為推動風電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手段。目前,風電大數據作為金風科技戰略核心資產,已成為金風科技推動風電產業轉型過程中,實現價值留存和新價值創造的關鍵要素。”武鋼透露,近三年來,金風科技以推動大數據與風電產業融合為目標,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工程。金風科技利用擁有的機組研發、制造、運行數據積累,重點建設風電數據資源池,打造國內風電領域領先的風電數據平臺。
同時,金風科技已建立風電大數據分析平臺,基于海量經驗數據創新風電場設計與運營服務模式,提供資源評估、風電場選址選型、發電性能提升、智能運維等應用服務吊車,為全行業提供可靠的風電數據公共服務;通過開展網絡協同制造,統一整合、存儲、組織、管理和控制各種類型數據,實現貫穿風電全生命周期業務管理的協同創新。
借助工業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金風科技已建立智能化產品開發、制造和服務體系,實現風力發電機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過程涵蓋產品定制化設計、精益化生產制造以及主動服務、預警和遠程服務的智能服務。技術手段應用和運營模式創新,將大大減少企業運營和風電場運維成本,降低人員勞動強度,提升工作效率和發電效益。
“工業大數據技術與能源產業的深度融合,將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更多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的興起。未來,金風科技將基于風電大數據進行業務和產品的持續創新,提供具有擴展性的產品和豐富的服務,向終端消費者提供更穩定、更清潔、更廉價的綠色電力。”武鋼表示。
太重攜自主研發5MW風電機組開啟海上風電之旅
2017年6月22日,太重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上5MW風電機組——TZ5000/153在太重濱海臨港基地碼頭正式裝船發運。太重5MW海上風電機組是在先后突破了海上風電機組總體設計、載荷計算、抗臺風控制策略、海上風電防腐技術以及增速齒輪箱等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目前國內葉輪直徑最大、風場安全等級最高的5MW海上風電機組,標志著太重跨入了高端風電裝備自主創新的最前沿。
創新是一個企業與發展的根本,創新則興,不創新則亡。近年來,太重集團堅持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等,全面實施創新驅動,通過創新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先后完成了對煤炭與礦山機械、冶金機械、風電設備與新能源、工程機械與高端液壓產品、軌道交通設備港口機械和海工裝備等六大領域的創新驅動,其中一些產品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太重人堅持認為,惟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處于主動,立于不敗之地。
太重集團董事長王創民說,我們的靈魂就是創新,只有這樣不斷創新,才能適應市場。研發新產品、搶占新市場,太重從來是提前謀劃、及早動手。在這一“前”一“早”的推動下,太重靠著自主創新一舉占領了風電裝備制高點。
近年來,太重集團在穩固傳統產業的同時,將風電設備作為企業轉型發展的重點項目,以風電整機及其關鍵零部件增速器系列開發等為突破口,創新技術路徑,加大產品開發,迅速形成規模,搶占市場先機。2009年太重集團第一臺1.5兆瓦風電機組研制成功并發往大同新榮風場,并成功調試并網發電,從此,從1.5兆瓦、2兆瓦、3兆瓦到5兆瓦,太重風電設備研發一年一個型號,創造了“當年設計,當年制造,當年并網發電”的太重速度。2015年在原來成功研制系列產品的基礎上,太重自主研發完成國內首臺套新型6兆瓦的風電機組,填補了我國大功率風電機組自主研發的技術空白。2017年6月,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首臺海上5MW風電機組研制成功,展示了太重非凡的裝備制造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標志太重正式進軍海上風電市場,是歷史性的跨越。
在技術創新引領推動下,太重是國內領先的風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設計、研發、制造企業。目前,風電整機已產出1.5、2.0、3.0、5.0兆瓦等多種機型,具有GL(德國船級社)和中國船級社雙認證,技術和質量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從最初的主軸、增速器,到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整機,太重逐步向更高目標邁進。在華電、國電、晉能等用戶單位支持和信任下,太重相繼承擔國內12個風電總承包項目,覆蓋東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地,累計簽訂合同裝機容量超過了150萬千瓦,走出了一條裝備制造與EPC承包相結合的發展道路,不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也讓用戶享受到全方位的“交鑰匙”服務。目前太重自行開發的風電場容量總計39萬千瓦,到“十三五”末開發總容量計劃達到300萬千瓦,創造工業產值120億元。
風電行業是省委、省政府重點支持的行業之一,是實現山西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2015年12月開工建設的太重風力發電機組關鍵零部件智能化工廠建設項目,已被我省列為高端制造產業轉型重點工程項目。該項目新增機架、主軸、增速器、電控系統生產及整機裝配試驗智能化生產線,將引入核心工藝設備,打造數字化智能控制系統,預計2017年9月建成投產。屆時,可滿足年500臺2~3兆瓦風機智能化生產的需求,追加工藝設備后,產能將提升至年1000臺,實現年產值70億元。該項目建成后,不僅將成為太重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制造的樣板工程,也將成為國內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實現高端裝備制造業水平的又一跨越。
大唐四川風電項目突破11萬千瓦
日前吊車出租,大唐四川發電有限公司涼水泉、望江坪風電場成功實現并網發電,至此,大唐集團在川風電裝機容量突破11.6萬千瓦。
望江坪和涼水泉風電場地處廣元市利州區境內,望江坪風電場總裝機容量50兆瓦國電投海上風電,共安裝25臺2兆瓦風電機組,涼水泉風電場裝機36兆瓦,共安裝18臺2兆瓦風電機組,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1.78087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5.5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71萬噸。
望江坪、涼水泉風電項目是繼芳地坪風電場后,大唐集團在廣元開發的兩個山地風電項目。自項目開工建設以來,大唐四川發電公司緊盯精品創建主線,把緊節點,倒排工期,安全優質高效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在不到2個月時間將43臺風機全部吊裝到位,極大縮短了工期。同時,嚴抓嚴管安全和質量,加大各層面協調力度,堅持全方位、全覆蓋、全過程管控,項目開工以來未發生任何安全、質量事故,有效確保了項目內控節點目標可控在控,實現了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移交的要求。
涼水泉、望江坪風電項目順利投產發電,進一步提升了大唐集團在川清潔能源比重,同時助力了地方綠色發展。
墨西哥清潔能源將快速增長 風能增長12%
墨西哥《千年報》7月10日報道,墨西哥能源部數據顯示,從今年開始,墨清潔能源將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其中增長最快的是太陽能和風能,將分別以29%和12%的速度增長,水力發電增速則為1.4%。目前墨西哥共有17座太陽能電站,41座風能電站,發電量分別占全國的0.05%和3%。預計到2031年,墨全國發電量將接近456683吉瓦/時,其中54%將來自常規能源,46%來自清潔能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