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hxny.com)了解到,在玻纖領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在中國玻璃纖維企業產能結構上,中國巨石以34%是徐工吊車的市占率遙遙領先,泰山玻纖以17%是徐工吊車的市占率穩居第二。除了同為17%是徐工吊車的重慶國際外,其他企業的市占率都是個位數,1%-4%居多。收購完泰山玻纖后,中國巨石的市占率將達50%,以壓倒性的優勢橫掃玻纖市場。
作者 | 李曉素
在葉片領域,2019年,中材科技、中復連眾和明陽風電分別以4000套、3000套、2500套的產能,30%、11%和10%的市占率位列國內葉片制造商前三。中材科技購買中復連眾全部股權后,累計產能將達到7000套,市占率達41%。
資產整合完成后,預計中材科技在風電葉片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將達到41%,中國巨石玻璃纖維市場占有率將達50%。兩者在進一步鞏固各自龍頭地位的同時,也掀起了產業更為激烈的競合潮。
根據官網信息,目前,中材科技擁有北京延慶、甘肅酒泉、吉林白城、內蒙錫林、江蘇阜寧、江西萍鄉、河北邯鄲等七個生產基地;中復連眾在江蘇連云港、遼寧、河南、貴州、云南、甘肅、新疆及德國等地均有風電葉片生產基地。
其實,除了替中材科技操心外,市場上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憂值得關注:重組整合后的中國巨石和中材科技,都形成了極強的行業壟斷地位。擁有決定性定價權的它們,是否會利用市場壟斷地位來漲價,是否會引發整個供應鏈的波動,這需要提早警惕和關注!
2017年,中國建材和中材股份進行換股吸收合并時,中材股份作為被合并方暨非存續方,其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資質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由中國建材承接與承繼。中材股份直接持有的中材科技4.86億股股份(占中材科技的股份總數的60.24%)被中國建材收購。
中國巨石是中國建材下屬企業,主要從事玻璃纖維及制品的生產、銷售,是中國第一大玻璃纖維制造商。而中材科技100%控股的泰山玻纖也從事玻纖業務,并且市場容量也很大,為中國玻纖三巨頭之一。這與中國巨石的主營業務直接產生沖突。
實際上,此前中材科技也不是沒吃過風電毛利率下降的虧。2016-2018年,受風電行業景氣度下行影響,中材科技葉片業務毛利率持續走低。中材科技的葉片業務在營收中占比由2015年的68.52%迅速下跌到2018年的27.80%。
隨著公告的發布,宣告了中材科技和中國巨石的同業競爭問題時隔3年后終于迎來新進展。
中材科技是中國第一大風電葉片生廠商,從事風電葉片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而中國巨石控股的中復聯眾也是風電葉片生產商第一梯隊成員。兩者之間也存在較為嚴重的業務沖突。
(www.hxny.com)了解到,玻纖還是葉片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對中材科技、中國巨石來說,雖然部分資產被剝離,但是在同屬一個集團的庇佑下,產業的上下游協同優勢猶存。
整合完畢,影響究竟幾何?
本次交易,擬通過支付現金或取得現金對價、資產置換、換股等一種或多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可能涉及中材科技發行股份,具體交易方式及標的資產范圍仍在論證中,尚未最終確定。
3年期至,中國建材如約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并改寫著風電行業的新格局。
此外,根據2020半年報信息,中國巨石的玻纖業務營收占比為94.38%,其風電葉片業務在營收比重中微乎其微。剝離其葉片資產后對其營收影響不大,泰山玻纖的加入只會使其“強上加強”。
(www.hxny.com)獲悉,12月2日,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材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宜:公司擬購買連云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復連眾)現有股東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并向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巨石)出售公司持有的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簡稱:泰山玻纖)全部或部分股權。
玻纖業務是中材科技的支柱型產業,玻纖業務較高的毛利率一直是中材科技利潤的重要來源。2018年、2019年和2020上半年,中材科技的玻璃纖維及制品營收分別是57.24億元、57.39億元和28.63億元,占總營收的47.81%、40.24%和35.95%。
理順業務,解決同業競爭
此次收購中復聯眾、剝離泰山玻纖,雖然“做強了葉片”,但是卻失去了玻纖。中材科技的業務構成、利潤來源變得相對單一。
而與中國巨石“專注”玻纖業務不同的是,此前中材科技走的是多元化戰略道路。在2020半年報中,中材科技表示,公司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減排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集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風電葉片、玻璃纖維及制品、鋰電池隔膜三大主導產業。
(www.hxny.com)獲悉,12月2日,中國建材旗下上市公司中材科技(002080: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購買中復連眾現有股東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并向中國巨石(600176:SH)出售公司持有的泰山玻纖全部或部分股份。
此次中材科技吸收中復連眾后,將擁有15個風電葉片生產基地。從基地分布上來看,總部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德國也有布局的中復連眾對中材科技的“兩海戰略”來說可謂是如虎添翼。
整合雙方資產業務后,在協同優勢的加持下,中國巨石的玻纖、中材科技的葉片勢必將走上新臺階,從龍頭企業向行業超級巨頭轉變。
穩固龍頭,向超級巨頭轉變
今、明兩年搶裝陸續結束后,風電市場是否能繼續如期增大還不得而知。即使風電行業真正做到每年新增5000萬千瓦,中材科技是否能吃到一波市場紅利也有懸念。畢竟在未來平價時代,業主、開發商一定是想盡辦法壓縮設備成本報價。作為零部件供應商,中材科技能否頂住壓力、吃好“蛋糕”還不好說。
有投資者質疑稱,玻纖屬于中材科技的優質資產,當其被剝離后,是否會對中材科技的業績造成一定沖擊?
聯系作者、入群交流,請加微信:lxs96sxl
風電葉片具有不易運輸的特點,充裕的產能儲備和多布局的生產基地保證了中材科技的葉片在未來市場競爭中靈活調配資源,優勢明顯。
在“十四五”來臨之際,中國建材正加速整合布局風電行業。這場看起來穩賺不賠的內部整合,究竟效果怎樣?對風電行業的格局影響又是幾何?
從本次公告的方案來看,中國建材在按照承諾調整企業內部玻璃纖維業務的同時,也意在抓緊機會順勢調整風電葉片業務,準備徹底理順中材科技和中國巨石業務邏輯。
2019年和2020上半年,受此次搶裝潮影響,中材科技的風電葉片營收占比有所回升,分別是35.33%和40.91%。雖然形勢在好轉,但是也可以看到,風電葉片營收受政策、行業波動極大。
12月8日,有投資者算了這么一筆賬:泰山玻纖半年報凈資產81億,加上拆遷補償約有90億。而中復聯眾半年報凈資產34億,現約為36億,中國巨石持有32%的股份,折合約11.5億。如果以“換購”來理解這次交易的話,中國巨石穩賺不賠,中材科技似乎有些“賠本賺吆喝”。
兩家企業都分別鞏固了自己龍頭老大的地位。看上去是各自歡喜,但市場對此次重大收購還是存在一定爭議。
從中國建材角度來看,理順下屬企業業務邏輯后,不管是在風電葉片領域還是玻璃纖維領域,都加大了企業各自在優勢方的市場份額和業務比重,有利于提升其龍頭市占率和定價權。
2017年12月,為了消除和避免中材科技與中國巨石在玻璃纖維及其制品的生產及銷售方面的同業競爭,中國建材作出承諾稱:自承諾出具日起3年內,并力爭用更短的時間,綜合運用委托管理、資產重組、股權置換、業務調整等多種方式,穩妥推進相關業務整合以解決同業競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