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的漢江上,河谷漢江公路大橋(以下簡稱“河谷大橋”)正是一派火熱的施工場景。這座跨江大橋的建成,將徹底結束兩岸來往用船渡的歷史,備受兩岸百姓關注。建設者們克服重大難關,當下正朝著合龍節點掀起大干熱潮。
由一公司承建的河谷大橋項目位于湖北省襄陽市,大橋連接老河口市城南開發區和谷城縣城關鎮吳家營村,全長約8.5公里,采用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80公里,主跨為200米斜拉剛構橋,屬跨越漢江特大型橋梁。
河谷大橋主墩基礎區域地質條件復雜,難題層出不窮,長期采砂使得河道里的卵石特別多,要想將鋼板樁穿過漂石層打入到設計深度的砂巖層,采用傳統工藝幾乎不可能做到。
2019年12月,河谷大橋正式進入水中承臺施工階段,如何在卵石層上建大橋?這不僅是國內罕見的難題,更是橫亙在河谷大橋建設者們心中的第一道難關。
“傳統的液壓錘重達200噸,可就算這樣也很難穿透河面下的漂石層?!表椖控撠熑绥婌饔兄S富的施工經驗,可這第一關也讓他犯了難。常規工藝均無法使鋼板樁順利穿過漂石層并進入一定深度的砂巖層。鐘祺帶著團隊查閱大量資料,對國內外相關工程進行研究,經過多種方法試驗,最終決定采用旋挖鉆引孔卵石層,在卵石上鉆孔將其穿透,同時在不擾動砂巖層的情況下,用砂將孔填充,保持其穩定性,并采用靜壓植樁技術。這樣既排除了卵石層難以插打的困難,又能保證不擾動樁底基巖。這項鋼板樁圍堰的施工課題獲得了中國公路學會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并被鑒定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然而,新困難不期而至。
2020年7月,漢江即將迎來一次“超長待機”的汛期,大橋位于漢江主河道,汛期水位上漲如果超過臨界值,主橋施工作業就無法進行。“我們必須在主汛期來臨前讓23號、24號承臺‘搶’出水面?!辩婌骰貞浾f。
23號、24號承臺都位于漢江中,如果“搶”不出來,將會對施工便橋、鋼圍堰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壞,要想全力打好“出水”攻堅戰,就必須搶在主汛期前完成主橋施工、拆除河道內的施工設施、保障汛期正常泄洪和主橋安全。
一刻不停,鐘祺帶領團隊積極調配資源,迅速啟動防洪度汛應急預案,全面展開“5+2”“白+黑”施工模式,分秒必爭推進承臺澆筑施工?!皳尮て跁r,項目管理人員與上百名工人堅守陣線,士氣空前高漲?!辩婌骰貞浾f。項目部建立了嚴格的管理體系,制定獎懲措施,各項工作都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進度。與此同時,主橋兩側的鋼棧橋上,水位觀測員定時定點對水位上漲情況進行監控監測,做好大橋每日的“健康體檢”,為隨時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做足應對準備。
最終,在項目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歷時90天的艱苦奮戰,河谷大橋在主汛期到來之前安全完成23號、24號“出水”施工,并平安度過汛期,終于在漢江里站穩了腳跟。
截至發稿日,河谷大橋項目橋梁下部結構已施工完成,主橋上部結構已完成85%。經過大戰歷練的項目團隊,緊密協作、團結一心,現場施工生產高效有序。
河谷大橋建成后,河谷兩地車程將縮短至10分鐘,對加快帶動沿線地區經濟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