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印發。關于海上風電,規劃提出,將聚焦打造山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逐步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此前發布的《山東省能源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中,也指出山東省將力爭“實現‘十四五’海上風電技術重大突破”。
千里之外,生于內陸、長于海上的一家風電整機商,也在其“十四五”規劃中表達了其在海上風電的雄心壯志。2021年11月15日,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裝”)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向海圖強,建立海上風電技術創新領跑地位。
二者,不謀而合。
2008年
啟動5MW海上風電機組研制
2009年
5MW項目獲得科技部項目支持,開始組建行業唯一的“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2年
2臺5MW機組并網運行,創全球風輪直徑最大、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最大、安裝及并網最快等諸多第一
2014年
完成國內首個海上整機功率曲線和載荷測試、電能質量測試;國內首家通過海上風電低電壓穿越測試,成為國內第一個獲得海上風電型式認證的主機廠家
2015年
H171-5MW海上風電機組立項研發,5MW獲取批量訂單
2016年
5MW批量海上風電機組下線,制定《海上風電防腐國家標準》
2017年
自主設計研發的主梁為碳纖維真空灌注、主梁厚度及長度國際第一的83.6米葉片下線,匹配當時全球風輪直徑最大的中國海裝171-5MW機型
2018年
H171-5MW年滿發小時數3957h,創造III類風區世界紀錄,獲得2018年度最佳機型獎;同時,5MW首個批量首年全場年等效滿發小時數近3300,位列全場第一;同年,國家工信部《海上浮式風電裝備研制》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立項成功
2019年
全國風輪直徑最大的210-10MW獲設計認證
2020年
獲200余萬千瓦海上訂單,相繼完成6MW、8MW等機組研制
2021年
自主設計研發的全國最長的102m葉片下線,匹配中國海裝H210-10MW機型,該機型于9月17日下線。10月,H256-16MW海上風電機組獲設計認證,并于風能展發布。國內首個深海浮動式風電項目各項研制生產工作完成,22年初將完成示范應用
2008年到2021年,十三年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研發設計及運行經驗,使得中國海裝成為國內唯一持續且穩步推進大型海上風電機組研制、示范、應用的整機企業;從機組研制到示范運行,從認證測試到牽頭制定國家標準,在海上風電領域,中國海裝始終以自主可控作為核心,創造了一項項全國和全球紀錄,打破了國外的技術的壟斷,引領了國內海上風電行業的發展方向,帶動了大型海上風電產業鏈的發展,有力促進了國家海上風電發展戰略的落實落地。
以漂浮式海上風電場為中心,待其成熟應用后可與光伏和潮汐能發電、儲能裝置作為能源供應基礎,形成分布式多能互補,打造能源自給自足、休閑娛樂一體化的智慧浮島群,用于海上風電制氫、海洋監測站、深海養殖、海水淡化、供水系統、生活用電、敏感負載等,進一步增強中國海裝海上風電全壽周期綜合服務能力,為海上風電的多場景應用及裝備創新發展打下基礎,助推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因海而興,向海圖強。作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中國海裝其母公司中國船舶集團近年來在深海養殖,海洋旅游、郵輪及游艇產業、“風電+”等方面結出豐碩成果。而隨著“雙碳”戰略的實施,中國船舶集團更是將風電等清潔能源的發展與應用提升至新的高度。中國船舶集團將立足自身動力裝備研制體系完善的優勢,發揮海上風電勘察設計及風電機組與核心關鍵設備配套研發制造、海工作業平臺和海洋鋼結構設計建造、海洋工程總包建設和全壽期運行服務等全產業鏈綜合優勢,利用深遠海養殖工廠行業引領優勢、氫能源制儲運用和智慧海洋領域先發優勢,促進“風電+”海洋經濟產業鏈協同發展。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心懷理想的海裝人腳步匆匆。在首批平價海上風電項目中,中國海裝連中三元。其中,2021年10月下旬,一場由山東能源集團發起的,面向平價時期的海上風電主機廠競爭性比選中,中國海裝以絕對優勢中標,雙方將緊密協作,共同推進山東省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在“30·60”目標的引領下,中國海裝已做好全方位準備,從海上風電的浪潮中汲取更大動能,為山東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為我國早日實現綠色能源低碳轉型,向海圖強,闊步進發。
來源:齊魯晚報
實時掌握行業資訊 共同把脈
聯系我們微信平臺 “”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官方信息發布平臺,實時發布最新的公告通知、行業信息、 等重要資訊,為業內人士搭建掌握行業動態的重要平臺。
電話:010-68596009
郵箱:fncy@cweea.com.cn官網:www.cwee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