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全球各行各業都帶來沖擊,風電行業也不能幸免。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數據,1-2月全國新增風電裝機99萬千瓦,同比下降42萬千瓦,同比下降29.8%。
針對疫情給風電行業帶來的負面沖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評價道:“風電設備生產、項目建設無法按計劃交付和完工,行業面臨合同違約、資源浪費和投資下降的巨大風險。”
隨著風電上市公司的一季報陸續披露完成,第一財經梳理了24家風電上市公司的業績,發現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公司共有9家吊車出租,凈利潤同比下降的公司數量則為7家,在盈利能力方面,風電上市公司整體“抗疫”能力較強,但在股價上,疫情期間則普遍呈現跌勢。
維持不變或逆勢上漲:協鑫能科、時代新材
據第一財經統計,不論第一季度業績是盈是虧,大部分風電公司在一季度的疫情期間(1月23日-3月31日)股價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金風科技股票走勢圖,在此情況下,股價抗跌、逆勢上漲的協鑫能科(002015.SZ)可謂是其中的少數派。
協鑫能科一季度凈利潤8987.66萬元,同比去年增長175.76%,其股價也小幅上漲了1.34%。不過協鑫能科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司于2019年5月實施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資產交割,協鑫智慧能源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清潔能源項目的開發,盈利能力得到提高。因而,協鑫能科接下來能否繼續保持股價上漲的勢頭,還需觀察后續業績情況。
而時代新材(600458.SH)則在疫情期間維持了股價的穩定,截至3月31日,股價既無上漲也未下跌。然而4月30日披露的一季報顯示,時代新材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74.10%,且公司上半年度業績也存在虧損的風險金風科技股票走勢圖,國海證券研報認為,風電業務在時代新材的整體業績中處于拖后腿的位置,但2020年公司的風電業務大概率會出現量價齊升。
短期下跌: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天順風能、天能重工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一些風電公司的股價和其一季度業績走向產生了背離的趨勢,雖然營收和經歷雙漲,但股價卻出現了下跌。
風電龍頭金風科技(002202.SZ)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33%,與去年基本持平二手吊車,但凈利潤卻大增291.46%至8.95億元,然而股價受疫情整體悲觀情緒影響,在1月23日-3月31日期間,仍下跌了19.29%。原因之一是一季度金風科技轉讓下屬公司風電場部分股權,導致收益達到11.20億元,貢獻了大部分利潤,而實際上公司一季度的風機對外銷售容量同比下滑8.76%。
明陽智能(601615.SH)一季度營收29.78億,同比增加70.56%;凈利潤1.47億,同比增加277.59%;然而股價卻下跌了20.51%。在國內一季度風電新增裝機同比下滑50.63%至2.36GW的情況下,明陽智能一季度對外銷售容量卻實現了翻倍增長,并且在手訂單充足,根據安信證券研報統計,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風機在手訂單達到15.23GW,同比增長95%。
天順風能(002531.SZ)和天能重工(300569.SZ)等公司也存在類似情況,兩家公司去年營收凈利均是雙增,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分別上漲52.85%和10.01%,疫情期間股價卻分別下跌18.12%和12.07%。
不過總體而言,對于金風科技、明陽智能這類訂單充足、行業地位穩固的公司而言,雖然一時因為市場對疫情的憂慮情緒而股價下跌,但其業績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并不會因此改變。事實上,在一季報發布以后,金風科技的股價已經開始上漲。
下跌乃至退市:華銳風電、泰勝風能、時代新材、運達股份
ST銳電(601558.SH,華銳風電)的倒下遠不只因為疫情,但它的確倒在了疫情期間。4月30晚間,ST銳電發布公告稱,3月16日至4月13日,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上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將于5月13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根據財報,華銳風電一季度凈虧損198.74萬元,而即便是這份凈虧損的業績,都已經較去年同期上漲了75.58%。華銳風電自2011年上市,上市當年實現盈利,隨后多年一直掙扎在虧損的泥潭中。如今,這家昔日被譽為風電第一股的公司,終于以這樣的成績,在2020年的一季度黯然收場。
而剩下的部分公司,日子也并不好過,泰勝風能(300129.SZ)一季度凈利潤1475.94萬元,同比下降28.22%,股價也下跌了9.54%。運達股份(300772.SZ)一季度凈利潤更是低至416.33萬,同比下跌54.33%,股價下滑29.92%。
秦海巖指出,盡管我國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風電產業所受影響還遠未消除。國內部件和整機企業產能大幅下滑,全年風電機組出貨量將減少30%左右,設備供貨會延遲6個月以上;受上游設備供應不足、運輸受阻、電網送出工程建設耽擱等影響,風電場施工進度大大落后于預期,陸上風電項目建設工期至少延誤6個月以上;海上風電受施工窗口期和國際供應鏈制約更為嚴重,項目工期至少延后8到12個月。
在一季度掉隊的風電公司,能否在接下來兩三個季度中扭轉利潤下滑的頹勢,是企業今年面臨的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