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2008年那場百年不遇的地震沒有把東方電氣(600875,收盤價16.29元)打垮。2009年以來,通過資本運作和苦心經營,東方電氣的凈利潤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行業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
2012年一季度,市場曾非常擔心東方電氣的業績或將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而出現下滑,但公司一季度仍保持凈利潤同比增長20.58%的良好勢頭。分析人士發現,雖然東方電氣的風電業務受政策的影響出現放緩,但水電、燃機、核電等業務增長迅速吊車公司,不少產品依舊供不應求。
風電下滑無礙大局
2009~2011年,東方電氣的凈利潤增長率依次為908.72%、67.48%、18.59%,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今年一季度,盡管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但公司凈利潤仍增長20.58%。
不過,在制造業整體面臨產品過剩、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市場對東方電氣的前景也產生了一絲懷疑。
6月28日,有媒體報道“東方電氣風機業務凋零:庫存隱藏減值風險”,對東方電氣主要業務之一的風電提出質疑。隨后,東方電氣發布公告予以回應稱,公司風力機組質量可靠,為國內首家獲得GL認證的風機制造企業;公司風電產品生產經營正常,2012年一季度表現良好;公司繼續維持“盡管市場競爭日趨加劇,風電需求仍將在調整中保持一定的增長。
長江證券分析師劉元瑞指出,東方電氣一季度風機產量確實出現明顯下滑,但是產量下滑不必然導致風機收入的大幅降低。公司前期已經有一定數量的風機庫存,在下游整體需求疲軟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選擇主動減產以消化庫存。此外,風電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不到20%,其出現輕微下調對于整體業績的影響不會太大。
其他業務強勢崛起
實際上,風電業務當前的不甚景氣與前幾年大力發展風電、如今需求有所減緩有一定關系。不過,即使東方電氣風電業務下滑,這也無礙公司迅猛的發展勢頭。這是因為,公司包括水電、燃機、核電在內的其他產品依舊供不應求。
在核電方面,日本大地震后,我國核電項目停滯已經一年多,重啟預期逐漸強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末,東方電氣在手核電訂單為326億元,其中核島訂單為190億,常規島訂單為136億。2011年公司核電收入為49.94億元,其中核島收入為16.48億元,常規島收入為33.46億元。民族證券分析師符彩霞指出,即使國內核電新項目審批仍未重啟,公司在手核電訂單仍能保證公司近3年內核電業務的穩定經營。預計公司核電業務2012年收入在60億元左右。
水電方面,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水電年均開工將達2400萬千瓦,是“十一五”平均的三倍吊車,今年1~3月水電投資同比增78%,3月發改委連續核準了金沙江、大渡河流域5個水電站(總裝機達580萬千瓦)。
目前,東方電氣的水電產品占國內水電設備市場約1/3的份額,水電設備訂單有望大幅增加。一季度公司水能及環保設備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7.08個百分點,達到22.65%。未來公司向清潔能源設備的積極轉型將支撐公司未來訂單的增量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電氣利潤最大的爆發點是在燃機方面。
平安證券分析師張海指出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電話,“十二五”期間多渠道氣源均有增量,包括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等。此外,國家可供發電氣源占比提高,可供發電氣源量五年復合增速達到25%。在此情況下,未來五年燃機市場容量將到達850億,年均180億。
張海指出,東方電氣的燃機增速高峰在2011~2012年,收入確認高峰在2013年啟動。按照公司30%的市場份額計算,燃機訂單接近60億。按照一年生產周期來計算,2012年燃機生產5~6套,毛利率較2011年將大幅上升,2013年燃機產量將規模化,毛利率將接近火電毛利率。
大股東支持力度強
為何東方電氣不斷有強勢產品冒出,給市場驚喜呢?細心的投資者發現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電話,東方電氣的發展得益于大股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2007年至2009年,東方電氣完成了三項重要工作,即實現主業資產整體上市,A股公開增發及定向增發。
自2007年整體上市以來,大股東一直給予上市公司極大的支持。最突出的例子是,為了努力減少與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東電集團一直在做的電站工程總承包業務,現在已悄然成為上市公司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從而也增強了東方電氣在發電設備領域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二級市場的動蕩,2010年12月以來,東方電氣的大股東東電集團還啟動了一輪增持計劃,半年時間里,東電集團總計增持東方電氣557.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28%。
由于大股東對東方電氣源源不斷的鼎力扶持,2011年,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2011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評選中,東方電氣榮獲了“最佳大股東”獎項。這充分展現了各類投資者對東方電氣大股東的贊許。
在大股東的大力扶持下,東方電氣的的凈利潤從2008年的1.76億元,上升至2011年的30.56億元,增長逾16倍。有大股東的保駕護航,東方電氣的業績仍值得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 上海: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 無錫: 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