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蓬萊港海工產業園區行走,映入眼簾的是排列整齊的巨大葉片,葉片通體白色,一眼望去,看不到葉片的盡頭,讓人感覺自己仿佛走進了《格列佛游記》里的巨人王國。6月17日,行走先行區 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采訪活動來到蓬萊港,感受風電四大件”挺進兩海”的壯觀景象。
風電葉片是風力發電機組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多層復合材料制成。去年,東方電氣風電(山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電氣風電公司”)生產研制的B1260A型葉片,全長126米,適用于17-18MW海上風電機組,是當時全球最長的風電葉片。單臺機組年平均發電量高達7200萬千瓦時,足以滿足約3.6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同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2萬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9萬余噸。”東方電氣風電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國介紹。
為什么東方電氣風電公司落戶蓬萊港?
從區位優勢上看,蓬萊位于山東省三大海上風電基地的軸心位置,向北距離半島北風場50海里,向西距離渤中風場120海里,向南距離半島南風場180海里,無論是從運輸成本還是施工便利性來看,都是省內海上風電最佳的制造施工運維中心。
從港口條件上看,蓬萊港屬于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共有生產型泊位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四個,2023年貨物吞吐量已經超過1000萬噸。蓬萊港水深可以達到-14~-20米;航道條件好,不需要隨時清理;雖然在北方,但是冬季不結冰。這種深水良港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超大、超長、超重的風電設備外運需求。”煙臺市蓬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招商部副部長金晶說。
為方便大型貨物出海,港口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專門打造大型貨物運輸通道,滿足了像東方電氣126米長葉片的運輸難題。此外,我們自主創新了‘鵬宇風葉五步法’,填補了港口風電葉片自主吊裝作業標準的空白,效率提升40%,吊裝能力從40噸提升到500噸,創造了山東口岸最長風電葉片吊裝等多項口岸新紀錄。”煙臺港集團蓬萊港有限公司商務營銷中心高級營銷經理曲善魏說。
依托絕佳的區位優勢、優良的港口條件、完善周到的服務意識和技術儲備,蓬萊港瞄準風電全產業鏈,規劃打造6.5平方公里產業園區,在上游布局了研發檢測板塊,已建成東方電氣葉片檢測實驗臺,是省內唯一、全國第二的超長葉片檢測平臺;中游布局了裝備制造板塊,已集齊了以上海電氣為代表的主機、以東方電氣為代表的葉片、以大金重工為代表的塔筒樁基和以起帆電纜為代表的海纜等海上風電四大核心部件,制造業鏈條基本完善;下游布局的施工運維板塊,已落戶山東送變電海纜運維基地、東源送變電等項目,具備規范高效的海上施工運維能力。同時,蓬萊區周邊的煙臺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院、煙臺鋼研、煙臺科技學院等科研機構和院校持續為園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海上風電產業鏈條形成后,蓬萊港依托龍頭企業,持續招大引強、集聚發展,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創造力。如今,已有70多家相關配套企業相繼入駐園區,形成了強大的產業磁場效應。2023年,新引進韓國現代重工、山東送變電海纜運維基地、華能半島北50萬千瓦K風場、中遠海運物流重裝基地等世界500強企業4家,構建起風電產業垂直生態體系。
如今,放眼蓬萊東部海岸線,一系列重大海上風電項目相繼建成投產,風電產業大件運輸、技術服務、人才配套等要素保障日趨完善,各類產品出口澳大利亞、英國、法國、俄羅斯、巴拿馬、阿根廷、智利等全球近30個國家。2023年園區總產值145億元,同比增長81%;完成進出口額87億元,同比增長170%。
舵穩當奮楫,風勁好揚帆。蓬萊風電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勃然生機,劈波斬浪,為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持續注入強勁的藍色增量”。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王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