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海上風電開始進入大規模開發階段的背景下,我國海上風電場建設也拉開了序幕。近日,上海市東海大橋10萬千瓦風電場投資業主的招標評標工作在上海舉行。有關部門表示,國家擬通過這一風電場的建設,掌握海上風能資源評估、海上風電場設計和施工技術,培養和鍛煉海上風電建設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二手吊車,積累海上風電建設經驗。據初步估算,我國陸上10米高度可開發的風能裝機容量約2.5億千瓦,主要位于“三北”地區,但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影響吊車公司,風電發展受到一定制約。而在海上風電方面,東部沿海的海上可開發風能資源約達7.5億千瓦,不僅資源潛力巨大且開發利用市場條件良好,只是由于我國沿海經常受到臺風影響,建設條件較國外更為復雜。業內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尚缺乏海上風電建設經驗,海上風能資源測量與評估以及海上風電機組國產化剛剛起步,海上風電建設技術規范體系也亟需建立。通過上海市東海大橋10萬千瓦風電場的建設,并結合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海上風電測量規范,我國將對海上風電有關技術進行專題研究,逐步建立海上風電的技術標準體系,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上風電機組設計和制造技術,為我國海上風電的規模化發展創造條件。海上風電場一般都在水深10米、距海岸線10公里左右的近海大陸架區域建設。由于其支撐結構要求更加堅固,所發電能需要鋪設海底電纜輸送,加之建設和維護工作需要使用專業船只和設備,所以海上風電的建設成本一般是陸上風電的2~3倍。海上風電場的優點主要是不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海上風電測量規范,基本不受地形地貌影響,而且運輸和吊裝條件優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更大,年利用小時數更高。目前,海上風電機組的平均單機容量最大已達6兆瓦,風電機組年利用小時數一般在3000小時以上,有的高達4000小時左右。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世界海上風電技術正日趨成熟,并開始進入大規模開發階段。目前,全世界海上風電總裝機已達80萬千瓦,其中丹麥、英國、愛爾蘭、瑞典和荷蘭等國家發展較快。歐洲風能協會預測,今后15年海上風電將成為風電發展的重要方向,預計到2010年和2020年,歐洲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1000萬和7000萬千瓦。(摘自:中國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