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方臻子 通訊員 楊俊
資料圖
近日,浙江運達風電有限公司傳來特大喜訊:“海風”系列9MW海鷂平臺WD225-9000抗臺型海上機組,成功取得權威機構認證!這標志著“運達風電”成功研發國內最大海上風電機組,即將進入量產階段。
這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無霸:風輪直徑225米,最大葉輪掃風面積超過3.9萬平方米,相當于5.5個標準足球場。“它是目前國內同等容量單千瓦掃風面積最大的抗臺型機組,發電性能提升15%,性價比非常高。”公司總經理陳棋介紹海上風力發電機組設計,相當于一臺機組一年能發3600萬度電,滿足1.5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浙江海岸線綿長曲折,有優異的海上風電稟賦,并且緊靠沿海電源負荷中心。然而,由于浙江沿海航道密集、臺風也經常光顧吊車,海上風電開發量在沿海省份中并不靠前。公司董事長高玲介紹,“海鷂平臺”正是運達風電根據我省舟甬臺溫地區的海域地質條件、海風資源等,“量身定制”的機組。“能抗超強臺風,設計標準是每秒70米吊車出租,即使跟當年的‘桑美’正面交鋒,也能毫發無傷。”
當前海上風電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提高發電量、降低度電成本。陳棋介紹,目前,陸上風電發一度電的成本為0.1元,已低于火電;而海上風電的度電成本,仍要0.4元。為了降低成本,運達風電先后突破了110米級碳纖維輕量化設計及制造、10MW級海上風電傳動系統設計及國產化、10MW級雙饋中壓發電系統等關鍵技術。得總強及益于此,今年以來,一系列大容量、高性價比的海上風電產品,正排隊“上新”:4月首臺7兆瓦平臺海上機組下線、9月9兆瓦機組預計明年具備批量化交付能力。
“此前,運達風電的業務主要是在國內其他省份,產品主要為陸上風電機組。現在,要積極布局浙江,同時陸海產品兩手抓。”陳棋介紹,根據我省“風光倍增工程”的新要求,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海上風電研發團隊,僅9MW海鷂平臺研發費用就超過了1億元。
能耗雙控,除了做節能降耗的減法,更要做清潔能源的加法。浙江目前的風電光伏裝機量1890萬千瓦,而近日我省又定下了“風光倍增工程”的新目標——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增風電光伏裝機2000萬千瓦,重點推進海上風電發展。高玲告訴記者:“作為中國風電發展史的拓荒者和創新者,我省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唯一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運達風電擔負起國企責任,開發更多符合浙江能源結構調整需要的風電產品。”
“我們還在布局更大容量的海上風電產品海上風力發電機組設計,預計明年中旬會有樣機下線。”高玲透露,這些都為浙江通石流接下來在海上風電開發上的“大動作”,提供設相形備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