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2023年5月23日上午,由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舉辦的錫林郭勒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峰會·2023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如期召開,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先生出席峰會并致辭,錫林郭勒盟委副書記、盟長羅青作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招商引資專場推介。
這次峰會的一大亮點,就是錫林郭勒盟作為全國首個地級市在北京公開發布了《錫林郭勒盟綠電和風機裝備制造指數白皮書(2022)》,涵蓋綠電裝機指數、綠電貢獻指數和風機裝備先進性指數、發展指數、貢獻指數、市場競爭力指數,引起業界廣泛關注。白皮書顯示,錫林郭勒盟已并網綠電裝機1345萬千瓦,占內蒙古綠電總裝機規模的22.26%,綠電貢獻率占比23.1%;風機主機年產銷量占比42.29%,均居內蒙古首位。錫林郭勒盟在內蒙古率先規劃、率先建成的千萬千瓦級綠電基地,預計到“十四五”末綠電裝機規模將突破2500萬千瓦,將成為內蒙古首個名副其實的“綠電三峽”。
此次峰會吸引了國內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諸多領軍企業熱切參與,中材集團、中國中車、中船集團等全球500強企業,京能、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三一集團、明陽智能、特變電工、正泰集團等全國500強企業和民營500強企業,來自北京、上海、重慶、廣東、山東、江蘇、湖南、新疆等地100余家能源裝備制造領域領軍企業齊集峰會,共謀產業發展大計、共話高質量發展藍圖。
據悉,這次參加峰會的企業中已有金風科技、明陽智能、遠景能源、運達風電、海裝風電等14家企業在錫林郭勒盟投產,中船集團、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京能、三一重能、晶澳太陽能等25家企業將在錫林郭勒盟落地一批發電機、齒輪箱、變流器、偏航變槳、鑄件鍛件、葉片、塔筒、錨栓、單晶硅、光伏組件、儲能系統、氫能裝備等風光儲氫裝備制造項目。
會上,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與中船集團及其所屬9家公司簽署了合作建設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一攬子項目協議,與金風科技簽署了發電機、結構件、葉片、鑄件等4個項目合作協議;錫林郭勒盟府所在地錫林浩特市人民政府與京能清潔能源、中船集團、遠景能源分別簽署了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項目和氫能裝備制造、儲能電控系統、風電發電機底板、變流器制造等項目落地協議。本次峰會共簽約項目18個,協議投資金額50億元。這些項目的落地實施,將有力填補錫林郭勒盟乃至內蒙古能源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的空白。
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先生在峰會上致辭,深入分析了全球和國內新能源發展趨勢,對錫林郭盟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特別是落實“雙碳”戰略方面的貢獻,建設綠色清潔能源基地及發展裝備制造產業的優勢和潛力給予了充分肯定。
錫林郭勒盟委副書記、盟長羅青推介指出,錫林郭勒“風光”無限,是全國少有的一類優質風光資源區,可利用資源分別占內蒙古的1/3和1/6,可開發風電規模6000萬千瓦、光伏1億千瓦以上。同時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通道和能源體系支撐、綠電低電價優勢,是能源與負荷中心距離最近的地區,已建成錫盟至山東、至勝利和錫盟至江蘇“兩交一直”3條特高壓輸電通道,勝利至張北特高壓輸電通道即將開工,占到內蒙古特高壓外送通道的半數;已建成上都至河北承德、白音華至遼寧營口2條超高壓輸電通道,總外送電能力達到2500萬千瓦左右。錫林郭勒盟煤炭資源富集,已核準煤礦2.05億噸/年,產能達到1.4億噸/年,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規劃建設了六大坑口電站群,火電裝機達到1435萬千瓦,到“十四五”末將達到2100萬千瓦,可支撐新能源裝機2000萬千瓦以上。錫林郭勒盟擁有多種低價綠電供應模式,戰略性新興產業到戶電價最低0.29元/千瓦時,源網荷儲一體化終端電價不超過0.3元/千瓦時,二連微電網、園區綠電替代終端電價約0.3—0.33元/千瓦時,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綠色低碳、電價洼地”。
今年以來,錫林郭盟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孫紹騁書記在全區招商引資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關于大抓招商的部署要求,按照自治區政府“兩圖兩表兩庫”工作安排,盟委、行署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年行動,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成功推動30多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簽約落地。隨著這些項目陸續建設投產,預計今明兩年將形成年產風電主機3000臺套、葉片2500套,及年產發電機、齒輪箱、鑄件鍛件、塔筒、錨栓、結構件、變頻器、主控系統、偏航變槳控制系統等1000臺套的制造能力,產業協同配套水平全面提升,成為名副其實的“輻射三北、面向全國”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大基地
據悉,“十四五”期間,預計錫林郭勒盟大兆瓦級風電裝備年需求量1000臺套以上,光伏組件年需求量100萬千瓦以上,儲能電站年市場規模200萬千瓦時,10千瓦時新能源戶用設備市場2萬套,100千瓦時礦用重卡替代市場3000輛以上,大型輸變電設備年需求量200余套,市場容量巨大、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