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溫州日報,記者:笑銀)
在近日舉行的“千項萬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溫州總投資464億元的9個重大項目參與集中開工。其中,全球海上風電總部及總裝基地項目備受矚目,該項目總投資50.3億元,總用地700畝,項目全部達產后,將形成5GW/年風電機組產能、1GWh/年儲能系統裝備產能,預計可實現年工業產值200億元以上。
海上風電迎“風”來。在全球能源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市也在蒼南、瑞安、洞頭等多地加快布局海上風電項目,并打造全產業鏈產業集群。今后,在溫州遼闊的海岸線上,一座座新增的巨大風機,將通過陣陣海風轉化為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多個重大海上風電項目迎風“加速跑”
當下,海洋已成為一個迅速發展的風電市場。華能蒼南4號海上風電已建成投產,瑞安1號海上風電項目、全球海上風電總部及總裝基地項目、華能蒼南海上風電2號二期項目等紛紛上馬。
在上月溫州市2023年第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活動上,簽約152個項目,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華能蒼南海上風電2號二期項目。該項目位于蒼南東南部海域,總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項目總投資約42億元,年產值約5.5億元,主要建設陸上計量站一座,海上升壓站一座,完成35臺8.5兆瓦風機安裝。
作為浙江省重點打造的海上風電發展基地之一,蒼南已建成投產溫州首個海上風電項目——華能蒼南4號海上風電,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據悉,該項目年平均發電量可達15.49億千瓦時,約占目前蒼南全年用電量的三分之一,年節約標準煤達45萬噸,可助力緩解浙南地區電力供應矛盾,助推浙江能源結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不僅如此,位于瑞安市北麂列島南側海域的瑞安1號海上風電項目也傳來好消息。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核準,取得陸上計量站土地使用權,完成陸上開工統計入庫,完成可研報告、海域使用論證、海洋環評等多項專題工作,海上開工前準備工作已較為成熟。瑞安1號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38億元,陸上用地15畝,用海總面積3825畝,主要建設30萬千瓦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及配套輸電線路、升壓站、陸上計量站。該項目建成后,可優化本地電網結構,提供清潔能源,預計年發電量10.57億度,年節約標煤32.23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87.94萬噸。
推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一批風電項目列入計劃
海上風電項目的推進,帶動了上下游尤其是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近期,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順利完成洞頭區元覺街道狀元南片B-07a地塊土地摘牌,這標志著運達股份全球海上風電總部及總裝基地正式落地洞頭。據悉,該項目主要建設海上和陸上風力發電機組產線,總用地面積約100畝,總投資約10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值預計可達30億元。
而根據今年3月我市發布的《2023年溫州市重大建設項目計劃》,涉及海上風電的項目就有10多個,除蒼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洞頭1號海上風電項目、華能蒼南2號海上風電場工程、蒼南2號海上風電二期項目等外,還有西安中車永電捷力風能有限公司-電機廠項目(金風配套產業項目)、(金風科技配套)無錫市寶業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結構件廠項目、白馬湖實驗室溫州中心創建項目、運達股份全球海上風電總部及總裝基地等眾多項目,涵蓋發電機零部件等配套產品以及研發中心等。
為加快推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全國新能源產能中心和應用示范城市,我市政策也在不斷加碼。根據日前我市印發的《溫州市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明確支持“微網+儲能”“新能源+共享儲能”等電源側儲能項目建設,鼓勵新增的海上風電、集中式光伏電站綜合新能源特性、系統消納空間、調節性能和經濟性等實際因素,建設或購買新型儲能(服務)。該政策立足“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示范應用、環境營造”四個方面,涵蓋“核風光水蓄氫儲”全產業鏈,制定了14條配套政策,將于今年8月15日起施行。(記者 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