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孫曉娟,自16歲父親生病去世后便開始獨自面對生活。浙江海寧是她來的第一個城市,也是唯一一個。
“當時為了生存,什么雜活我都干。有句話叫父親決定我們財富和事業(yè)關系,母親決定人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我的父親沒給我留下任何財產,唯一留給我的就是一句話,讓我長大后一定不要給別人打工。”
父親對孫曉娟的影響是巨大的,盡管身處窘境,但她從來沒有放棄“當老板”這個夢想。
2009年,有一個同學聯(lián)系她,想買吊車但缺少資金,問她愿不愿意合伙。當時孫曉娟手里有了點閑錢,于是拿著十來萬進入了吊裝行業(yè)。入行之后,她發(fā)現(xiàn)經(jīng)營起來其實很困難,為了找活,她每天都會出去打廣告,好不容易接到活,還得面對一些棘手的情況。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當時接了一個卸管樁的活,早上6點吊車司機就到了現(xiàn)場,但是現(xiàn)場的管理人員不讓他卸貨。那時候不懂,這個行業(yè)竟然還有所謂的拜碼頭。現(xiàn)場二三十個人手里拿著棍子,要把我們的車趕走。我也拿了一根撬棍,跟他們說,你們把我打倒也好,打死也好,不然這個車不可能開走。哪怕當時我再恐懼,也要勇敢面對這一切。”
吊裝行業(yè)里男性比例占了絕大多數(shù),為了能順利和同行打交道,孫曉娟把自己逼成了“女漢子”。
說起親身參與過的工程,她如數(shù)家珍:“在參與過的工程里面,我最得意的就是中石油的錢塘江隧道,我每次走到江底隧道的時候都很有感覺。我們一共做了四五年,從挖泥、出井,再到下井、盾構,最后安裝、出場,是全程參與。還有嘉紹跨海大橋高速公路,成百上千噸的鋼筋轉運吊裝,很多都是我們在做,所以每次走在這個大橋上,內心都有一種成就感。”
“可能現(xiàn)在沒有屬于我們的名譽,我們吊裝行業(yè)就是這樣,所謂路過無痕,不留痕跡,但是我們曾經(jīng)來過。這么偉大的工程在建設的時候,曾經(jīng)也做過渺小的貢獻,留下了足跡,我覺得很值得分享跟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