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作為一個擁有三十年檢測經驗是二手吊車的實驗員,丁大橋擁有自己是二手吊車的人生信條。三十年來,他先后擔任過秦皇島港煤一期擴容、煤四期擴容、煤五期碼頭工程等幾十個重點工程是二手吊車的實驗員。
他是一個有原則的人。為確保工程質量,他始終堅持對混凝土原材礦渣粉、粉煤灰車車檢測,堅決做到先檢測、后使用,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退場。
他是一個有想法的人。他提議在儲灰罐每根泵灰管口加裝倒L形取樣閥門,可以在泵灰過程中隨時取樣,取到罐車不同部位樣品,個別供應商故意將Ⅰ級Ⅱ級粉煤灰混裝,企圖蒙混過關的做法,在火眼金睛的丁大橋面前黔驢技窮,切實有效地保證了混凝土原材的質量。
他是一個能吃苦的人。按照原材進場管理規定,物資員必須通知試驗人員進行取樣檢測,檢測合格才能卸貨。項目部物資部的司磅員是兩班倒,可是實驗員卻只有丁大橋一個。水泥罐車有時候半夜一兩點才到,忙碌了一天的丁大橋剛準備躺下休息,司磅員李煜就打來電話說有水泥進場需要檢測,丁大橋來不及緩解身上的疲憊,迅速穿上衣服到崗。時間久了,李煜特別心疼他:“我是一直上夜班,白天能休息,你這等于是24小時隨時待命,有時真有些不忍心去喊你啊!”丁大橋總是呵呵一笑,親切地拍著李煜的肩膀說:“小李,你不用有后顧之憂。你有你的職責,我有我的責任,只有大家各司其職,項目質量才能夠可控,該喊我,別客氣!”
他是一個有擔當的人。嚴格執行混凝土攪拌流程,根據實測砂含水率下達配料通知單,當發現用水量不正常時,他廢寢忘食,積極查找原因。他未雨綢繆,不定期對外加劑重量開展實測抽查,確保出現問題,最早發現、盡快解決。
他是一個愛溝通的人。他經常跟隨罐車到施工現場,查看混凝土工作狀態,做到心中有數,及時和項目部技術人員、協作隊伍施工人員、攪拌站攪拌人員、罐車司機溝通聯系,針對重點、難點澆注部位及特殊澆注方式,對混凝土進行全過程跟蹤監控,確保每一車混凝土質量合格。他嚴格要求混凝土攪拌站按工地試驗室下發的配料通知單上的攪拌時間進行攪拌,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及試驗比對分析拌合時間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影響,既要保證拌合質量,同時,注重拌合站的生產效率。
他是一個愛較真兒的人。發現含氣量有問題時,他用兩個含氣量儀同時對同一車混凝土的出機含氣量、入模前含氣量,進行比對分析問題原因,反復多次試驗只為找到一個真實的結果。
有些人不理解他,為什么對平凡的工作這么愛較真兒,他總會說:“知道什么叫工匠精神不?平凡不等于平庸,咱們雖然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但是,只要有股鉆勁兒,咱們也能破繭成蝶,由工人變成專家。”
“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檢測員,丁大橋每年都要帶幾名新員工徒弟,在他言傳身教下,他的一大批徒弟,已經成為公司試驗檢測的骨干,每次說起他的寶貝徒弟們,他如數家珍,合不攏嘴,特別驕傲。2014年,丁大橋獲評公司“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這個榮譽對于他是實至名歸,捧著手里的證書,他笑得那么燦爛。
三十年,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講不可謂不長,而三十年如一日在檢測崗位工作,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平凡的壯舉。回首過去三十年的檢測經歷,丁大橋始終樂觀奮斗的精神,像一張公司檢測質量的名片,熠熠生輝、光彩照人。
供稿|白楊 張勇
編輯|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