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
編者按:
落實上級部署、凝聚思想共識、明晰管理方向,本期《指南針》與大家分享是吊車出租的言論是《親力親為是成就事業是吊車出租的基礎》。
王洪濤董事長在公司南方管理中心揭牌講話時指出,領導干部要親力親為,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各項工作是吊車出租的具體落實。對于我們來說,應如何理解和實踐親力親為呢?
練就韌勁的平臺
親力親為是培養韌勁的有效途徑。對于重要的、關鍵的、關系到全局發展的事情,領導干部不能僅僅提要求,還得通過持續推動磨礪自身和下屬的韌勁,切不可遇到難事,甩給他人。要有總體目標,要有策略推動,要在過程中充分地與相關人員開展調研、進行討論。越遇難事,越要展現出“水滴石穿”的韌勁,這樣,很多辦法就能逐步清晰,從而形成經驗,推動整體邁上新臺階。干事情就好比釘釘子,不是一錘就能釘好的,而是一錘接著一錘敲,還要釘牢一顆再釘一顆,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事業更加穩固。
韌勁的培養需要智慧。親力親為并非事必躬親,每天加班加點地事事都去過問,這樣自己的精力達不到,效果也不好,既苦了自己,又苦了下屬。因此,領導干部要時刻明確管理界限,在工作中充分把握分寸。對于那些閉著眼睛都能做好的,領導干部盡量放權讓下屬去做、去練,讓大家在學習新技能的同時收獲成長進步;對于那些重要的改革、戰略、難題,領導干部就必須要親自部署、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要親自協調、親自督查,撲下身子。這樣才能讓這股“韌勁”健康生長下去,才能產生更大的內生動力。
做好工作的基礎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親力親為,實際上就是領導干部對上級政策和策略的深度踐行,是一種自己學通了,還要讓下屬會用的意識體現。上級指示文件是千錘百煉出來的智慧結晶,學通了、弄懂了,自然在思想和行動上也就更加自發自主了。因此,親力親為不僅僅是一種工作作風,實際上還是對上級精神深度領會的一種呈現,還是按照發展策略快速養成適應當下工作方法的養成形式。
親力親為最本質的體現是認真地去理解、去領悟、去執行,領導干部在面對上級文件和指示要求時,不要做“復印機”和“傳話筒”,要真正吃透政策的精神本質。這樣,才能更好地對照上級文件和指示精神,反觀我們自身的管理,進行逐一檢視和整改,發現工作中的一個個小缺口。通過堵住這些小缺口,我們就能不斷地補充管理漏洞,不斷地糾偏工作方向。
提升思維的紐帶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親力親為體驗下屬的工作,是一項非常好的工作方法。隨著企業管理理念的發展,現代化技術的發展,新的管理介質的應用,領導干部在做普通職工時所做的工作,與現在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就不能用老的思維方式去簡單粗暴地要求下屬如何如何,遇到具體的難題,領導干部要彎下腰,深入進去體驗下屬的工作,這樣就會更加實事求是地面對工作,就會更加科學地解決問題。
領導干部,既是決策的部署者,又是決策落地的推進者,如果連自己主推的工作都說不清楚,又怎么能確保下屬清楚呢?又怎么能帶領好一個團隊?王洪濤董事長在公司南方管理中心調研會上,分享自己的管理經驗時強調,領導干部要是能把一件事情匯報得極其清晰了,他們部門人員也同樣會很清楚。因為這背后一定有很多與下屬的討論和調研研究,這樣還能倒逼下屬人員整體提升。所以,領導干部要經常到各部門,到職工群眾中“走家串戶”,聽聽職工所想、所需,保持思維始終清晰,確保每項舉措都精準有效,每項任務都能取得好成績。
營造文化的推手
領導干部的作風是下屬最好的教科書。因此,必須要把好的工作方法、習慣帶給下屬。凡是要求下屬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凡是要求下屬不做的自己必須先不做,切不可以會議安排代替行動,以伸手指揮代替周密部署。親力親為,就是要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做本分事、擔肩上責、有新追求的氛圍。
在企業中,領導干部只要久久為功、親力親為,就一定能夠營造出有營養的沃土。如果很多事情沒有深入調研,就找下屬匆匆代辦,很容易走了樣、跑了偏,形式主義就會滋生,學習教育就會走樣。
公司正處在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很大量的工作需要領導和職工共同做好。因此,親力親為在當前就是成就事業的基礎 。領導干部要通過更加自主自發的努力,持續深入地促進企業發展。特別是在關鍵事項中,各單位、各部門“一把手”更要親自抓、帶頭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追求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行為追求,為企業發展盡最大的努力。
供稿|黨委工作部
編輯|康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