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微信號:wind-2005s)獲悉,12月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發布關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通知》指出具體目標,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力爭達到55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分別提高到55%和30%以上。
《通知》還指出,整合優質資源,穩步推進集中式風電開發。結合風電技術進步和開發成本下降進程,在吳忠、固原、中衛等風能資源豐富區域,加強風能資源精細化評估,統籌電網接入和消納條件,穩步推進集中式風電項目建設。推廣高塔筒、大功率、長葉片風機及先進技術,積極發展低風速風電,進一步挖掘風能資源開發潛力。充分考慮自然資源、環保、林業、草原、農業、文物、軍事等對風電項目建設的規定和要求,實現集中式風電開發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適應、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走環境友好型風電發展之路。到2025年,集中式風電裝機達到1750萬千瓦以上。
堅持就近消納,創新推動分散式風電建設。充分挖掘、科學評估配電網接入消納能力和風能資源潛力。鼓勵在風能資源適宜、靠近負荷中心區域發展分散式風電,實現所發電力在配電系統平衡調節、就近消納。積極推動分散式風電項目通過市場化交易方式提高經濟性,構建無補貼市場化盈利新模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開展 “千鄉萬村馭風計劃”,實現分散式風電與生態旅游、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民生改善工程深入結合。
聚焦提質增效,加快老舊風電更新升級。針對賀蘭山、太陽山、香山等區域并網運行時間較長、單機容量1.5兆瓦及以下、連續多年利用小時數低下、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風電場,開展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更新改造試點,提高優質風能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率,提升存量風電項目發電效益,促進風電產業提質增效和循環發展。
創新商業模式,探索發展風電清潔供暖。在鹽池、海原、同心、紅寺堡等風能資源富集和清潔取暖需求迫切地區,創新投融資和電力交易模式,因地制宜選用風電+蓄熱式電鍋爐或空氣源熱泵等技術路線,探索開展風電供暖示范工程,切實提高城鄉清潔電力供應和清潔取暖比重。
提升風電制造配套能力。重點依托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吳忠金積工業園區、固原經濟技術開發區、中衛海興開發區等園區發展風電制造產業。積極引進國內風電主機龍頭企業來寧投資建廠或與本地企業聯合開展主機總裝項目合作。引導本地鑄造、設備制造、電氣等企業與風電主機企業合作,發展塔筒、葉片、減速器、大型鑄件、專用鍛件、電機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和配套設備制造,提升風電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
政策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