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初,Orsted A/S、SSE Plc、RWE AG和Iberdrola SA等多家新能源電力開發商的高管齊聚英國財政大臣府邸,希望英國政府可以改變針對新能源尤其是風力發電的“暴利稅”政策。就在前幾天,英國新任財政大臣杰里米·亨特宣布,英國的“暴利稅”征收范圍適用于新能源發電領域,新能源發電企業售電價格超過每兆瓦時75歐元的所有收入,都需要繳納高達45%的稅收。此政策在2023年1月1日起執行。
Orsted A/S和SSE Plc等都是歐洲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開發商。英國政府的“暴利稅”政策必然會對他們未來的收入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他們紛紛對英國政府表達抗議。
暴利稅的英文為windfall tax,windfall原意為“被風吹來的果子,意外之財”,所以它是政府用來調節企業過高收入的一種稅種。暴利稅出現距今已經超過30多年,早在英國撒切爾時代就被創立。
英國政府之所以將“暴利稅”范疇延展到新能源發電領域,是因為2022年歐洲地區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使得電力價格飛漲,普通居民已經難以承受如此高的用電成本。政府希望通過稅收的方式以反哺居民。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顯示,2021年10月份,英國電價為0.21英鎊/千瓦時,2022年4月份為0.28英鎊/千瓦時,而到了2022年10月份,電價已經漲到驚人的0.52英鎊/千瓦時,年漲幅148%。雖然背后發電成本也在上漲,但是電力運營商成為這場能源危機中最大的獲益者,而普通居民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英國,新能源電力開發通行做法是和政府簽訂中長期訂購合同,政府以固定的價格收購電力企業生產的電力,這些電力價格處于合理的價格范圍之內。所以,凡是屬于訂購協議中的電力銷售不會受到“暴利稅”政策的影響,因為它們達不到“暴利”標準。
而參與市場化交易的電力將在“暴利稅”的嚴格監管之下。英國作為歐洲地區最大的風電國,將近一半的風力發電將會繳納高額“暴利稅”。
除了英國,歐洲地區多個國家都將或已經對新能源發電課以“暴利稅”。
德國政府從今年12月1日起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征收暴利稅,針對130歐元/兆瓦時以上的電力收入需繳納90%的稅收。
此外,挪威、芬蘭、荷蘭、意大利等多國都有針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暴利稅”限制政策。
在歐洲電力危機的陰影籠罩下,歐洲政府寄希望通過加大稅收以填補財政赤字。
但是,繁重的賦稅對于本就艱難度日的歐洲新能源產業無異于雪上加霜。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歐洲地區風機訂單同比下滑36%。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等歐洲風電企業的財報中營收、利潤雙雙大幅下滑。
新能源電站開發商收入減少的同時,必然減少對招標的投入,這樣就導致歐洲地區新能源新增裝機出現下滑。
之前,歐洲地區的供應鏈危機和政府繁瑣的審批政策已經令新能源企業叫苦不迭。
歐洲政府一方面在重申對新能源裝機的倚重與支持,另一方面卻在為新能源開發制造障礙。十分諷刺,歐洲的新能源裝機目標也變得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