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陽金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康平風電場850千瓦風電機組等容量技改項目完成改造。改造后,6臺風機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投入商業運營。公告顯示,該風電場拆除了29臺單機容量85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在原風場區域內等容量改建6臺單機容量4兆瓦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2.4萬千瓦。
除遼寧省外,今年以來,寧夏、甘肅、廣東等地都已開啟老舊風電場擴容或等容改造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中旬,風電場技改項目風機招標總裝機量已經超過了100萬千瓦,老舊風機技改市場明顯升溫。
改造需求快速增加
通常情況下,風電機組設計使用壽命在20年左右。在風機報廢后,開發商往往會選擇拆解風電場,或使用單機功率更大的風電機組進行替換。中華環保聯合會等行業機構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風電裝機規模突破了100萬千瓦,正式進入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階段。這一數據意味著到今年,我國運營時間超過15年的風電場裝機容量也超過了100萬千瓦。
就像我們平時開車,時間長了往往會面臨著零部件經常替換等問題。”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衛權告訴記者,風機運行到一定時間后,需要維修或更換備件,同時發電穩定性、運行安全性能也會下降,有必要使用更高技術水平的風機替換老舊風機。”
公開消息顯示,今年以來,華電集團、龍源電力、大唐等多家風電開發商陸續發布了風電場技改項目風機以大代小”招標信息,項目地點大多在寧夏、甘肅、廣東等最早一批開發陸上風電的省區。
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一方面,到2025年前后大量老舊風機將面臨自然報廢;另一方面,隨著部分省發文鼓勵風電場風機技改,部分運行時間超過10年的風電場機組可能會提前退役,風電場批量改造需求會更快爆發。
推動風資源高效利用
實際上,隨著我國風電機組技術不斷更新換代,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已出現了快速增長。在業內看來,大量千瓦級風機的運行效率已遠不及目前產品。
王衛權指出,我國陸上風電機組早已步入了兆瓦級時代,單機功率在5兆瓦及以上的風電機組也已進入市場,最早一批建設的風電場風電機組單機功率較小,但卻處于風資源相對更好的區域,小功率機組不能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風能資源。對于風電開發商來說,以更大功率風機替代老舊風機,不僅有助于提高風電機組運行效率,更有利于提高發電量。
據記者了解,去年12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了針對風電場風電機組以大代小”以及對配套升壓變電站、場內集電線路等設施更換或技術改造升級作出了規范,并提出風電場改造升級可分為增容改造和等容改造兩種方式。這一消息振奮了市場,隨后國家能源局還公開表示該管理辦法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出爐。
到今年9月,寧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發布《關于做好沙漠戈壁荒漠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將簡化風電場以大代小”用地審批手續,保障新能源配套產業用地需求。在業內人士看來,該政策文件的發布有望進一步提升業主改造積極性,推動老舊風機改造市場發展。
提振全產業鏈信心
隨著國內陸續開啟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工作,業界普遍認為,此舉將有效釋放優質風資源區發電潛力,為全國風電裝機市場帶來額外增量,風電產業鏈企業也有望受益。
國元證券研究指出,在單機容量變大、風場規模擴增的情況下,將大大提升擴容更新的風電項目收益,提高開發商收益,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市場前景可期。
王衛權進一步表示,老舊風電場風電機組技改項目以大代小”會為風電制造企業帶來新的市場空間,有望提振風電全產業鏈信心。
風機退役的步伐與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近10年來,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維持高速增長態勢,老舊風電場改造市場也隨之飛速增長。據行業預測,2025年后每年退役的機組將逐步增加,到十五五”末期,我國每年退役風機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2030-2035年期間,累計退役風機規模將超過1億千瓦;到2040年,我國累計退役風機規模將突破1.5億千瓦。
面對這樣的市場發展趨勢,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應盡快出臺行業政策和相關標準,推動老舊風電場穩步退役。同時,加快建立材料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加快科技創新,實現老舊風機退役后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助力風電產業良性循環發展。(李麗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