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是吊車價格的承諾,也是對國內是吊車價格的動員令。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風電將發揮主力軍是吊車價格的作用。
作為國資央企,東方電氣重任在肩,近年來,通過不斷的自主創新,3.0SMW、4.0SMW、4.5SMW陸上,7MW、10MW海上等系列高性能風電機組順利開發、投運,它們在不同的區域,履行著各自的使命,為地方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貢獻著東方力量。
日前,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記者走進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專題采訪了公司副總經理鄭大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公司主任工程師趙萍。現為大家翻譯全文轉載如下。
近日,研究表明中國對風電產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政府將可再生能源作為應對長期氣候變化的關鍵策略。隨后,全國各地,甚至連風資源稀缺地區,都試圖分一杯羹。來自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陶源報道。
數十年來,煤炭可謂中國經濟動力源。至今,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仍為60%左右。近年來,中國能源革命不斷向縱深挺進,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25%左右。風電,逐步成為這場能源革命的主力軍。
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大周說,比起水電,風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更小;不同于太陽能,風能開發對占地面積要求不高。
陶源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提出我國將力爭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此后,中國風電事業發展便呈迅猛之勢。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和政府大力支持,我國去年新建風電機組已近全球二分之一。
中國將進一步維系可再生能源發展態勢,未來十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1200GW,是現役裝機容量的兩倍以上。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趙萍說,風電發展跌宕起伏,過去幾年,風電產業經歷了低潮期。那時,風電接入電網存在突出矛盾,致使風電產業發展受限。
趙萍,是風電葉片設計工程師,亦是中國最高立法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她有幸目睹并參與了這一轉變。
趙萍說,為了適應變革,我們正全力開發低風速風機。四川是盆地,過去我們從未想過在四川開發風能。隨著技術革新,這已成為可能。
這一變革給趙萍帶來希望,她認為在可見的未來中國能夠實現近零排放目標。
趙萍說,許多問題正在迎刃而解。業內人士都感到振奮,我們興奮不已。
鄭大周說,有了產品和技術的支撐,我對達標充滿信心。
相信風能產業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來源|CGTN
編輯|安榮龍 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