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限公司陳公龍源風電場場長李玉兔介紹說。
風機雖小、五臟俱全,風電安檢工作涵蓋了機械、化學、電路等各個領域,線路復雜,加上機艙內工作空間狹小,運檢員沒法有太大是最大的吊車12000噸吊車的動作,只能憑借技巧和經驗。
屋外風機機組有條不紊地運行,主控室里值班人員密切注意著各項數據。崗位上過年”,年味“不將就”,小伙子們有模有樣地包起了餃子,一頓簡單是最大的吊車12000噸吊車的團圓水餃,把這些來自五湖四海是最大的吊車12000噸吊車的“風電人”緊緊地連到了一起。
春節期間,在德州武城縣郝王莊鎮的陳公龍源風電場,一片忙碌景象。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年輕人堅守崗位,在百米之上的高空,度過了一個別樣的春節。
早春已至,風力未減,在陳公龍源
記者了解到,二期的風機高度也從一期的100米升高至140米。李玉兔告訴記者,隨著科技進步,機型越來越先進。今后他們的工作量,也會隨著風機越來越強的運行穩定性而逐步減少。
運檢員再三確認好將扇葉輪鎖死后,系上安全繩走出艙門,對艙外設備進行檢查。百米高空之上,運檢員一點點挪動腳步,十分驚險。而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們已經駕輕就熟。從剛開始的上來就雙腿發軟,到現在的萬能風電人,這群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年輕人,在百米高空留下了絢爛的身影。
風力發電
站在百米之高的塔頂,就像在水面漂浮,不停搖擺。高空作業,除了有過人的身體素質,還要有更強大的內心。像這樣的風電機組在陳公龍源風電場一共有45臺,總裝機容量達到了110兆瓦,年發電量可達2.64億千瓦時。但要保證機組的正常運轉,每月的月度巡視必不可少,而4名機組運檢員則肩負起這項重要職責。
其中一名運檢員董魯飛告訴記者,第一次爬的時候大概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爬上來的時候腿都軟了。而現在克服恐懼之后,十多分鐘的時間他就可以爬到塔頂。
風電場
“高空作業,最困難的是要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懼。對我們來說其實就是慢慢習慣這個過程,自然而然也就不再恐懼。”山東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陳公龍源風電場場長李玉兔告訴記者,高空作業最難受的時候是夏天和冬天,夏天機艙溫度能達到50度左右,而冬天的時候又特別冷。
兩名運檢員登上風電機組頂部進行月度巡視。“艙外主要檢查測風,測風系統里有風向標和風速儀,它測量準確的話,在有風的情況下,對風機的啟動和發電可以提供一個基礎的數據。”山東龍源
檢查完身上的安全裝置后,4名運檢員穿著5公斤重的護具登上風機。在外面根本看不出,這“風車”的小蠻腰里還另有乾坤。狹長幽閉的塔桶像一根密不透風的煙囪,有限的空間里裝滿了各類設備。最窄的塔頂平臺直徑只有3米,前往100米高的塔頂,除了乘坐升降梯,還得爬20多米的直梯。
齊魯網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