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11日,徐工挖掘機械事業部和三一重機相繼發布關于挖掘機價格上調的通知。兩家企業發布內容均顯示,小型挖掘機價格將上調10%,中大型挖掘機價格將上調5%。這是繼4月9日,三一重工發布混凝土泵車產品價格將上調5%~10%后,業內企業再次宣布上調產品價格。
徐工挖掘機械事業部發布《致全國挖掘機客戶的一封信》
三一重機就《關于三一挖機價格上調的通知》發布敬告客戶書
此舉可以說是國產挖掘機領軍企業在當下市場中的逆勢上漲,其均表示此次價格調整主要是鑒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體系的影響,以及對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而做出的決定。
領軍企業上調挖掘機產品價格
逆勢上漲,價格戰能否叫停?
價格戰已經成為挖掘機市場上不可回避的話題,或明或暗、或深或淺地持續存在于行業發展中,只是2019年這把火燒的更旺。
從2019年的價格戰來看,主要以國產品牌為主,其它品牌多數處于觀望或“試水”跟進狀態,可以說是國產向合資、進口發起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一次戰斗。從噸位上看,小挖無疑是價格戰的切入口,尤其是5噸、6噸、7噸、13噸等噸位的挖掘機價格降幅明顯。小挖單價低、技術壁壘低,并非很多廠家利潤空間的大頭,其主要還是體現在銷量數字上,更多作為搶占市場份額的指標,因此以小挖為價格戰主戰場就不足為奇。當前兩家行業領軍企業均對挖掘機進行逆勢漲價,是在價格戰及疫情對于供應鏈的影響雙重影響之下做出的選擇。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領軍企業的帶頭“轉向”,或許會帶來行業價格戰的叫停,從而更加聚焦于高質量發展。從短期來看,前者大概率會實現,后者路漫漫,尚需吾輩上下而求索。
會引起一波漲價潮嗎?
2008年年初,工程機械行業曾有過一次集體漲價,究其原因是由于原材料的鋼材價格持續增長帶來的成本上漲。
進入3月,全球疫情走勢逐漸發生變化,除中國已經基本遏制住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后疫情時期外,全球其他地區還正處于疫情上升態勢,且這一態勢延續至今。這一時期內,海外多家工程機械主機企業、配套件企業相繼宣布關閉部分工廠。鑒于此,第一工程機械網聯合特約作者馮剛先生,曾于4月7日首先在業內推出了《警惕!海外疫情沖擊下的工程機械供應鏈短缺和風險》一文,對于疫情之下受創的全球產業鏈可能對工程機械行業產生的影響發出預警,并特別指出“3月中旬以來,法國、德國、美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陸續實施封城措施,部分工廠陸續停產,由此可能造成的全球產業鏈停工情況和是否會引發斷供風險,值得我們警惕。”目前,行業產品的相繼調價,均主要受此影響。
作為國內挖掘機行業的龍頭企業已經受此困擾,相信其他挖掘機生產企業也遇到同樣的難題,挖掘機受疫情影響漲價在所難免,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加之越打越低的價格戰早就成為業內人士“吐槽”對象,下一步,挖掘機行業或許會迎來一波漲價潮。只是單純地將價格“漲跌”與“好壞”進行關聯還是有失公允,單就全球市場之中,我國挖掘機的價格仍屬高位來看,未來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挖掘機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價格或許也是一個需要不斷調整的方向。所以,一番漲價之后會對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國產配套件能否借機超車?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下的局勢對于國產配套件的發展也未必不是一個機遇。據悉,目前已經有不少主機企業開始尋找國內配件供應商,一來希望應對時局,堵住可能發生的供應鏈缺口,二來也正是疫情“大考”下的反思,希望快速進行戰略布局,加大、加深與國內有實力和潛力的配套企業合作,降低未來發展風險。
對配套件行業發展而言,國內配套件企業和主機企業的合作已經不是一個新課題,如果此次疫情可以加速這一合作的深度推進,對于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核心配套件技術的突破無疑不是一個好機遇。對于工程機械主機企業而言,產品并不是各部件間的簡單組合,每一個系統之間的優化匹配程度決定了產品的品質。相信這一點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2011年日本“3?11”海嘯,國內某旋挖鉆機生產企業因為川崎液壓件的臨時斷貨而不得不選用另一國際品牌,但快速上馬的配件產品并未因為其本身優質的產品性能而為主機加分,反而產品故障時有發生。所以,即便是找到了無論短期應急還是可以長期合作的配件伙伴,都需要一段并不會太短時間的磨合,通過產品各系統間的優化匹配進而保證和提升產品整體性能品質,方為更持續和長久的發展之道。
用戶的情緒是否需要“安撫”?
疫情之下產品價格的上調,用戶是否會欣然接受?
其實,在我國市場挖掘機價格上調并不是首次出現。早在2007年左右,外資品牌就曾將價格平均上調2.5%左右,在當時國產品牌性能不占優、以價格優勢為主的時代,外資品牌挖掘機提價并沒有影響銷售,當時用戶反映主要是外資品牌產品性能穩定、故障率和維保成本低、保值率高。之后在2008年、2012年,我國挖掘機行業又相繼進行過幾次提價。不過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國產挖掘機無論是市占率還是產品品質方面,均不可同日而語。對于此次漲價,第一工程機械網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幾位BOSS團挖掘機大咖,大多數用戶表示當前國產品牌挖掘機品質顯著提升,無需單純依靠價格優勢進行競爭,且疫情之下受供應鏈所迫進行的漲價可以理解,加之進入3月,國內市場出現明顯回暖,銷量暴漲之后,漲價也在預料之中。對于國內領軍企業率先進行價格上調的持續性以及由此對銷量的影響,大多數用戶持中立甚至并不樂觀的態度,但在當下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此番漲價未必會對企業的市占率產生實質影響,甚至可能會有一定程度促進。其實,拋開此次漲價,在3月我國挖掘機單月銷售逼近5萬臺的情況下,第一工程機械網就曾在《3月挖機“報復性”增長至近5萬臺,火爆程度能否持續?》一文中表示,就當前全球供應鏈情況來看,這種火爆程度的持續性也同樣需要謹慎樂觀。
不盲目悲觀,審慎行之!
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態勢越來越顯著,涵蓋其中的制造一體化同樣不例外。此前,徐工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就曾表示,“當前的工程機械生產早已是全球化、社會化的一個大生產體系,哪一個神經末梢出問題,或者說缺一顆螺絲釘,都無法完成工程機械大產品的組裝。”面對疫情,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幫扶和刺激經濟發展政策,但即便在國內良好的經濟政策和發展環境之下,工程機械企業和行業的發展還是應該審慎行之,特別是在我國高端工程機械產品對于進口發動機、液壓件的依賴程度依舊較高的當下,全球供應鏈體系的運轉情況對于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極大挑戰。目前,出現緊張的局面主要表現在歐洲配件產品方面,亞洲疫情相對控制較好,但作為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配件另一主要進口渠道日本、韓國,其國內疫情防控和企業生產能力需要特別關注。馮剛指出,近期日本政府已經發出召回企業的通知,小松、日立等企業也調低了全球產能,更加需要我們特別關注,一旦出現更加緊張的態勢,屆時的局面會比現在更嚴峻。
不過,情況也不完全是消極悲觀的,按照當前全球抗疫情況來看,意大利等歐洲部分國家已經出現一些穩定態勢,馮剛指出,如果產業鏈在4月底左右恢復正常運轉,時下海外供應鏈對行業產生影響依然相對有限,如只是出現進口配件可能面臨20%暫時短缺。
不管怎樣,無論愿意與否,危機都已讓我們碰到,如何在危中尋機,突破所限,快速進行思考并做出應對,才是對行業、企業和每個人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