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日
中鐵十七局承建
桐(梓)新(蒲)高速公路梨樹坪隧道
提前3個月順利貫通
創造V級圍巖獨立雙洞隧道施工
最小凈距全國紀錄
圖 | 梨樹坪隧道貫通現場
桐新高速公路全長73.141公里,橋隧比為62.97%,是加密貴州省高速公路網絡的重要縱線,對加快建設“大遵義”都市圈,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鐵十七局承建梨樹坪隧道為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地處黔北喀斯特地貌地區,全長2791米,最大埋深205米,為漸變雙線分離式隧道,進口170米段采用超小凈距獨立雙洞隧道施工法,猶如在“動脈血管”旁做手術。
如何高效進行“山體手術”?
圖 | 項目召開連拱段設計方案研討會
按照傳統方法施工,左、右洞施工工序繁瑣,且工期長、安全風險高。項目堅持技術引領、創新驅動,聯合國內院校專家優化進口連拱隧道施工工序,開展“超小凈距隧道建造關鍵技術與綠色工程示范”科研課題研究,在最小間距僅0.66米的進口段實現相鄰隧道互不干擾、中間巖體穩固,將工序減少近三分之二,效率提升2倍,提前3個月實現隧道貫通。
如何確保“動脈血管”安全?
圖 | 建設者支立鋼拱架
為確保隧道施工中間巖體安全,項目建設者引入先進工裝工藝,在左洞初支鋼架、仰拱、二襯鋼筋等部位埋設了126個壓力傳感器及應變件,構建集荷載源檢測、結構檢測、數據分析、風險預警于一體的“神經網絡”,實時監控結構受力狀況。同時,在已完成初支施工的區間,每隔10米埋設7個監控量測點,由專人日常監測,確保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如何保障隧道“平安健康”?
圖 | 建設者監測二襯混凝土應力變化數據
施工中,項目根據隧道凈距變化動態調整工法,在雙洞間距小于1米段,以高性能混凝土填充替換薄層中巖柱,有效發揮巖體承載力;在雙洞間距大于1米段,向巖體側壁及破碎松散圍巖區打入數千根注漿鋼花管,注入無收縮水泥漿,固結巖體裂隙、增強穩定性。同時,在雙洞間巖體表面增設隔震層,以降低隧道交叉施工中的爆破擾動,確保施工安全有序推進。
打通交通大動脈
成就發展新“黔景”
以優質工程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主辦單位:融媒體中心